一、违法有害内容传播
1. 煽动暴力与恐怖主义
香港警方发现Telegram群组传播制作、杀害警员及破坏公共设施的教程,已拘捕群组管理员(最高可判终身监禁)^^。
在2019年香港中,Telegram成为策划行动、散布仇恨言论的核心平台,加速暴力升级^^。
2. 性犯罪与剥削
韩国“N号房”事件中,犯罪者胁迫女性拍摄性剥削内容并通过Telegram收费群组传播,涉及26万会员^^。类似案件持续发生,犯罪者利用“阅后即焚”功能逃避取证^^。
马来西亚因危害性内容对Telegram频道提起民事诉讼,认定其破坏社会稳定^^。
二、沦为犯罪工具
1. 个人信息非法交易
Telegram成为暗网数据黑市枢纽:江苏丹阳警方侦破的侵犯公民信息案中,6亿条个人信息通过Telegram贩卖^^;茂名案犯利用Telegram获取25万条公民信息牟利^^。
上海青浦区案犯通过Telegram买卖40万条个人信息并群发短信^^。
2. 洗钱与黑灰产支持
犯罪团伙利用Telegram进行虚拟货币场外交易,协助转移赃款(如泰达币洗钱案)^^。
2025年Telegram封禁“好旺担保”等华语黑灰产平台,因其长期提供洗钱、诈骗及人口贩卖服务^^。
三、监管困境与社会风险
1. 技术规避执法
加密和境外服务器特性阻碍取证:韩国警方需跨境请求删除非法内容,效率低下^^;犯罪集团借此销毁证据,甚至引诱未成年人参与“帮信罪”^^。
2. 威胁青少年安全
中国多地警方警示家长检查子女手机,卸载Telegram等加密软件,因犯罪者常诱骗未成年人提供个人信息或参与犯罪^^。
3. 非法访问风险
中国禁止使用Telegram,违规“”下载个人信息可构成刑事犯罪(如吴某下载1亿条信息被判刑)^^,普通用户亦可能因访问遭行政处罚^^。
Telegram的端到端加密和匿名性虽保护隐私,但被广泛滥用为暴力煽动、性犯罪、数据黑产及洗钱的温床,其技术特性加剧了执法难度与社会危害^^。各国正通过法律手段加强监管,但跨境协作与技术对抗仍是长期挑战。